亚星体育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摄半裸照片、持刀威胁……最近,校园暴力事件频繁见诸媒体,引发热议。到底是网络的发展“夸大”了校园暴力的严重程度,还是有太多残忍的行为,掩藏在了校门后面?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仅今年以来,就有多起校园暴力事件被媒体曝光。
校园暴力主要指学龄期(7至18岁)青少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斗殴、性侵、敲诈财物等暴力行为。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
2006年、2007年对我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调查发现,60%以上的城市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2008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对一万名学生进行的调查中,高于30%的学生在校内外遭遇过同学或社会青年索要财物;2008年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49%的同学承认对其他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87%的同学承认曾遭受到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仅今年以来,就有多起校园暴力事件被媒体曝光。
2015年6月22日,有网友爆料,浙江省庆元初中几名学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并用香烟头烫伤小孩。当地公安局回应称,殴打小学生的四人均为未成年人。
同一天,有一起名为“网曝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在微博广泛传播。视频中,多名初中生模样的女孩对着另一下跪的女孩连扇耳光,不时用脚踹其身体,殴打时间长达5分钟。
6月4日,南京浦口陡岗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初一的陈同学被初三年级学生索要钱物,陈同学拒绝后被殴打和侮辱,其全过程被手机拍下来,还传给学校其他学生和学生家长。视频中对方不但殴打陈同学,还逼他蹲在厕所地上,强迫他用管子沾地上大便吸食。
5月22日,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
同一天,据《现代快报》报道,盐城响水县某中学的初中女生嘴里咬着黄瓜,脸上被写上名字,遭人扇耳光的视频在微信里传开。据悉,打人者听说该初二女生抢了她的男朋友,于是召集了几名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对女孩进行殴打侮辱。
5月8日,亚星体育广东汕尾市海丰县两个彭姓姐妹被七八名学生推至公园管理处一墙角,遭到多人连环扇耳光,并被扒衣拍摄。
4月29日,上海市医药学校学生一名女生被五六名女生轮番推搡、扇耳光、踢打、拖拽头发的视频在网上传播。
2月28日,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板仑乡板仑中学一女生被6名女子(1人为该校辍学生,其余为社会人员)殴打并强行拍裸照上传到QQ空间。
面对校园暴力,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沉默或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在这其中,校方和相关司法部门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可以看到当事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孤僻、自卑、嫉妒心强,长期焦虑、紧张等。但由于受害者往往是弱势个体,许多人在事后多选择了忍气吞声。2011年一份针对超过7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当自身遭受暴力时,有55.11%的学生选择报告学校中的老师、警察、家长,44.89%的学生选择不报告。当看到暴力行为时,40.78%的学生选择报告老师、家长、警察,59.22%的学生选择不报告。从中可以看到,当暴力行为发生时,接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沉默或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受害人选择沉默,原因很简单:老师奈何不了这些小混混,亚星体育而警察不会理会这样的“小事件”。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中国学生对待校园暴力的态度和选择。
有学生对暴力行为敢怒不敢言,只好默默记载在日记之中。一名叫“小清新”的网友在论坛上晒出其儿子的日记,里面记录了班主任粗暴地对待学生的事情,并表示儿子以前乖巧、活泼开朗,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一问到语文学习就不由自主地身子发抖,露出害怕的眼神。”
受到伤害的学生事后都对学校、老师或同学产生了恐惧心理,消除心理阴影并非一朝一夕。湖北一学生家长陈女士说:“我的儿子在学校被打后,不得不让孩子转学,亚星体育换一个全新环境避免继续受到影响。”
作为校园暴力最集中出现的场所,学校在其中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在现实中,学校往往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淡化处理,生怕“家丑外扬”,安抚受伤学生的同时忽略了对责任学生的教育,使他们未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
另外,学校“以成绩为标准,以名校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也让老师们仅抓学习,而忽视了道德教育。有许多老师反映,在道德教育方面,有些老师想管不敢管,对学习之外的事情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面对校园暴力事件,虽然有关司法部门给予了关注和重视,但据记者了解,一些部门会常以涉事者是“未成年人”等为处理原则,最后出现“大事化小”的局面。
依据现行的法律,校园暴力事件多以严肃批评教育、责成家长严加管教作结。目前国内法律对校园暴力侵害的界定并不明显,此外,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是未成年人,而现存法律中就有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而设立的“未成年量刑放宽”一条。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表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追究刑事责任,满14不满16周岁的,也只有8种严重犯罪才会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年龄问题,很多孩子实施校园暴力却不会受到司法部门的惩罚,这也容易使孩子形成“藐视法律”的心态。
法律对于青少年的保护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情节严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学校除了要抓学生学习之外,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先养德,后作为。
致力于儿童情绪管理和暴力预防的陕西“梦想校园”项目负责人黄烜说,如今,一些社会戾气、成人施暴行为,随着网络传播后更易被未成年人效仿,导致孩子不自觉地拿起暴力武器,从中获得“存在感”与“成就感”。特别是由于智能手机等拍摄工具的普及,使得残暴过程影像得以保存,甚至成为某种可以炫耀的资本。
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陈里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校园暴力的制约和打击过于落后和偏轻,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校园暴力重到可以判终身监禁。而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划分是14周岁以下完全不负刑事责任,16岁才开始负刑事责任。
在这方面,国外出台了不少强制措施,比如英国会强制一些未尽责任的家长接受养育课程,学习如何引导孩子;韩国教育部门甚至向一些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警卫服务”,让其免受校园暴力;在美国,执法机关会介入校园暴力,视情节严重程度施暴学生会告、停课,直至交由警察处理、接受心理医生治疗等。
除了司法层面和家庭教育,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我国也应该在学校内部建立一个健全的针对学生事务投诉、处理、申诉、仲裁机构,给学生逐渐树立维权意识和维权的渠道,也给“小霸王”提出警示。
校园暴力问题的解决,不能一味被动倚靠社会与每代人的自我治愈来完成。社会组织是否可以适时而动,政府、家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应重新定位,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本文部科学省加强了对教师进行预防校园暴力的培训,增加了合格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允许学校对那些给同学带来身体或心理伤害的学生停课,并为此制定了更加明晰的指导原则和程序。
建立了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暴力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暴力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暴力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增进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来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以色列为解决校园暴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要求学校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暴力政策,并对在职教职员工进行培训。调查发现,暴力现象发生最多的是在放学后的走廊和厕所,或教师监控不力的时间段。很多学校采取的办法很简单,如增加警力,保证照明,让父母接送孩子,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师等。
在美国,校园暴力被称为“欺凌”(bullying)。校园暴力在初中(6-8年级)阶段最严重,高中时逐渐减少,但依然存在,是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暴力”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会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暴力事件,发给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
针对越来越严重的中小学校园暴力,韩国教育部决定,将从3月中旬开始向一些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警卫服务”,让其免受校园暴力。“警卫”工作,除了警察之外,还动员民间保安公司的保安、体育馆协会等人员来承担。只要学生向学校或教育厅提出身边保护申请,政府就会安排“警卫”到学校或特定地点保护学生。
联系我们
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新产品发布和最新的资讯文章。您有什么问题或要求吗?
点击下面,我们很乐意提供帮助。 联系我们